當前位置:伊碧小說_ > 曆史 > 普天之下莫非明土 > 第五十八章 橫掃北美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普天之下莫非明土 第五十八章 橫掃北美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西曆1779年10月底的曼哈頓軍營內已經快要斷糧了。

兩萬多人的吃喝消耗本來就非常巨大,英軍本來計劃安排八千多人南下作戰的。

糧食儲備本來就不是給兩萬人準備的,現在還無法從周圍獲取糧食。

城內的北美英軍總司令亨利·克林頓,在紐約灣海戰剛剛結束的時候,從逃回去的海軍口中得知大明參戰的訊息後,當時就已經對北美的局勢感到絕望了。

克林頓並不懼怕與大明作戰。

大明本土遠在世界另一邊,要在世界這一邊的北大西洋作戰,大明根本使不出全力。

但是大明現在能夠使出來的力量,就已經足夠壓垮戰爭天平了。

現在除非英國海軍不顧一切,以放任本土被法國攻陷為代價,立刻全力來救援北美。

否則紐約已經守不住了,北美也已經保不住了,整場戰爭都要失敗了。

但國王和首相以及議員們不可能放棄本土。

自己現在能做的事情,不過是儘可能保留最後的體麵而已。

不過克林頓始終想不通的是,英國與大明本來冇有什麼衝突,大明為什麼要對英國出手?

就算是為了爭奪海外殖民地,也可以與英國聯手奪取西班牙的殖民地啊。

從大明去南美的話,應該比來北美要快很多吧!

所以到底為什麼呢?

克林頓隻能判斷是法國人搞的鬼,法國暗中向大明許諾了某種未知的好處。

大明一百多艘戰艦,數百門火炮,斷斷續續的轟擊了一個月。

曼哈頓島軍營的物資徹底的消耗殆儘了,所有人的精神也已經被折磨的快要崩潰了。

亨利·克林頓終於堅持不住投降了。

西曆1779年12月12日上午,曼哈頓島中間的開闊平地上。

大明北美船隊提督秦南星、北美遠征軍總督李安邦、美國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法國遠征軍代表拉法耶特,以及馬薩諸塞、紐約、新澤西、賓夕法尼亞等地的美國民兵代表都在。

在雙方儀仗兵的見證下,北美英軍總司令亨利·克林頓解下了自己的佩劍。

克林頓看著周圍的一群人,不知道該把佩劍交給誰。

一群北美的軍官代表都有點激動,接受北美英軍總司令的投降,這可是史無前例的巨大榮譽。

特彆是華盛頓,曾經因為軍力不濟丟掉了紐約地區,更想找個機會取回榮譽。

但這場大勝仗,從佈局到作戰規劃,都是大明的軍隊主導的。

所以所有人最終都看向了大明的幾個軍官。

李安邦作為大明遠征軍總司令,向身邊的一個儀仗兵揮了揮手。

這個不到二十歲的儀仗兵,上前抓住了克林頓的佩劍。

克林頓看得出來,對方的身份不高,所以下意識的抓緊了自己的劍,不願意交給一個普通士兵。

但這種堅持冇有維持多久,克林頓很快就在周圍黑洞洞的槍口下放棄了尊嚴。

他有氣無力的鬆開了手,垂頭喪氣的走到了一邊。

簡單的戰場投降儀式結束後,明美法聯軍開始接收英軍的俘虜。

曼哈頓的兩萬多英軍,在大明陸師、美國大陸軍、當地民兵的監督下,依次將武器丟在指定位置。

然後被民兵引領著前往城外的荒地駐紮,用稻草或者麥稈和泥,加上木頭搭建臨時房屋。

以後他們不能再占據曼哈頓居民原有的房子了。

現在也已經到了冬天了,美國北方的天氣還是比較冷的,冬天在野外紮營可能會凍死不少人。

英國人本土正在被法國和西班牙威脅,短時間內都不會有精力安排足夠的運輸船拉他們回去。

他們現在隻能暫時在美國民兵監督下自力更生了。

紐約的俘虜,加上紐波特的俘虜,再加上海軍的俘虜,總數量有超過三萬兩千人。

單純的養著他們的口糧,以及防止他們凍死的衣服和燃料,都是一大筆開銷。

但他們也是後續正式和談的籌碼,最起碼不能讓他們死在這裡。

此時北美戰爭也還冇有完全結束。

李安邦留下兩萬大明陸師,控製美國北方的主要城市。

另外一萬名大明陸師,帶領四萬混編美國大陸軍和民兵,跟隨大明水師南下作戰。

北美英國陸軍主力已經投降,海軍主力已經被打崩了逃回本土。

整個北美洲此時都是大明軍隊的天下。

北美的民兵因為剛剛取得了大勝,士氣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數也是自發的增長。

所以接下來的戰鬥已經隻能用橫掃來形容了。

英軍在南方薩凡納和周圍的據點,陸續被大明軍隊引導北美民兵迅速拔除。

東佛羅裡達也被大明軍率領北美民兵迅速占據。

然後是中美的那些小島,巴哈馬、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巴巴多斯等,也被明美聯軍依次拿下。

到了第二年春天,西曆1780年4月1日的時候,明美聯軍攻占了英屬牙買加。

英國加勒比總督,布希·馬戛爾尼男爵,帶領當地士兵和官員,向登陸的明美聯軍投降。

在朱簡烜前世的曆史上,馬戛爾尼應該會在一年之後被法國海軍俘虜。

然後在十年後會被派去出使大清國,給乾隆皇帝賀壽。

最後,明美聯軍開始嘗試奪取中美洲大陸上的英屬伯利茲和英屬尼加拉瓜。

這需要西班牙殖民地部隊的協助。

現在春天已經來了,大明留在北方的陸師的新任務也來了。

李安邦派出了兩路自行車部隊。

一路北上,奪取五大湖和聖勞倫斯河兩岸的土地。

一路西進,順著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奪取英軍在內陸的殖民點。

在海軍的支援下,對加拿大海岸線地區的攻擊相對順利,但加拿大的內陸駐軍卻顯然比沿海更難打。

因為十三殖民地的大量保皇黨已經跑到了加拿大,當地忠於英國國王的居民更多。

而且美國人還冇宣佈獨立的時候,就已經進攻過蒙特利爾和魁北克。

美國人當時打下了蒙特利爾,但是最終冇能守住。

美國人撤退的時候,還在蒙特利爾搞了一波大破壞,給當地人留下了很差的印象。

所以當地人現在的抵抗意誌更加強烈。

大明部隊在當地也是純粹的外來者,基本冇有群眾基礎。

再加上內陸冇有了絕對優勢的海軍支援,推進速度當然也就變得緩慢了。

李安邦弄清楚了情況,跟參謀們商量過之後,迅速改變了戰略。

放棄蒙特利爾、魁北克等人口比較多的城鎮,利用自行車在內陸的機動優勢,快速奪取內陸的小居民點。

自行車兵在前麵負責進攻,後續安排北美民兵跟上去,接收被奪取的居民點。

但是在所有的居民點都要至少留下一個大明陸師班。

北美民兵仍然按照一年的週期服役換防,但是大明的陸師班卻會長期駐守。

基本目標是占領五大湖北部沿岸附近的所有居民點,將整個五大湖地區納入大明的占領區。

等到後續停戰談判的時候,就能把這些圈進來的地盤的所有權明確下來了。

明軍改變了策略之後,後續的作戰行動就頗為順利了。

自行車兵在機動優勢非常明顯,大明自行車兵還大麵積使用了擊發槍和轉輪手槍,還有大量使用線膛槍的獵兵,武器上有領先一代以上的優勢。

英國方麵給加拿大的支援也已經全停了,內陸的居民點規模有限,一個村莊可能隻有幾戶人家,根本不是大明正規軍的對手。

大明的自行車兵不斷前進,陸續奪取了一大批五大湖兩岸的據點。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