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伊碧小說_ > 曆史 > 普天之下莫非明土 > 第四十六章 戰爭理由和目標和貸款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普天之下莫非明土 第四十六章 戰爭理由和目標和貸款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大明皇帝、大明吳王、美國代表亞當斯,三人在美利堅王國的權力構架上取得了一致意見。

隨後進入了應付法國人的非正式討論環節。

大明皇帝朱仲林先問自己兒子吳王朱簡烜的想法:

“朕給你獲取美利堅王位的理由不能公開,得另外考慮幾個能夠令人信服的目標和理由。

“避免法國人對我們的真實目的產生懷疑。

“我們為什麼要大老遠的跑到美洲,去跟歐洲來的英國人打仗,我們希望通過這場戰爭得到什麼。

“你現在有冇有什麼成熟的想法?”

朱簡烜想到英法兩國情況,當場就忍不住笑了起來:

“兒臣覺得這個理由其實意義不大,法國人纔不會在意大明為什麼要打英國。

“隻要大明是真的要打英國,他們肯定會在旁邊賣力叫好的。

“不過冠冕堂皇的理由還是要編一編的。

“要讓官員、士兵、將領能夠看到利益,要給普通文人和公眾自詡正義的理由。

“利益方麵,我認為首先是奪取英國在印度的殖民地,然後謀求英國在中美洲的那些殖民島嶼。

“將英國東印度公司徹底趕出印度洋和太平洋,進而掌控這兩大洋的主要貿易路線。

“正義的理由方麵,可以說英國長期縱容私掠船,嚴重破壞了國際貿易的秩序。

“英國東印度公司更是無惡不作,在孟加拉害死了至少一千萬人,又在北美和美利堅迫害殖民地的人民。

“罪大惡極,天理難容。

“大明天朝皇帝不忍印度和美利堅人民繼續受苦,所以決定派出天兵教化這些野蠻的英國人。”

亞當斯聽朱簡烜嘲諷英法關係,也是忍不住笑著附和起來:

“陛下說的對,就算是法國人覺得,大明不至於為了這些事情找英國的麻煩。

“他們也絕對不會放棄給英國人增加麻煩的機會。

“法國人就算是心中覺得大明這麼乾不值得,也肯定不會公開質疑大明不該去打英國人。

“所以隻要有些說的過去的理由,就應該能讓法國人相信的。”

皇帝這邊卻板著臉說:

“你們說的確實有道理,但是能讓法國人真心信服更好,他們也能打的更安心。

“所以我們這邊,還是要儘可能的表現的認真一些,不要嘻嘻哈哈的!”

朱簡烜和亞當斯聽到皇帝當地訓斥,都是趕緊收斂了原有的笑容。

皇帝看了兩人一眼,帶著他們繼續討論了幾個小時。

把方方麵麵的設想,都提出來交換了意見,也串好了對外的說辭。

在當天下午,雙方直接簽訂了一份秘密協議,將上午討論的那些內容落實下來。

亞當斯帶著己方的副本離開紫禁城,回到鴻臚寺安排的住處休息。

兩天之後,大明與法國和美國的盟約談判正式開始。

朱簡烜的身份特殊,為了避免法國人產生不必要的擔憂,冇有去參加談判。

朱簡烜不是真正外交人員,在麵對曆史上的典型大事的時候,還能根據曆史經驗指出大方向。

但是在具體協議細節上的談判,朱簡烜本來就幫不上什麼忙。

主持談判的當然是大明皇帝。

大明一方負責談判的是兩個內閣大學士,三個五軍都督府參謀,鴻臚寺卿以及下屬外交人員。

法國的代表是外交大臣夏爾·格拉維耶,美國代表是約翰·亞當斯,他們也都有隨行的參謀人員陪同。

大明皇帝是主持,但不會全程參與討論,隻是第一天去了一趟,表明瞭希望合作的意願和態度。

等到合作方案本身的細節基本談完了,皇帝纔會再次出麵做最終的決定和批示。

三方的官員和參謀們,你來我往的持續討論了十二天,最終確定了總體的表麵上的合作方案。

三國決定共同簽署一份針對英國的共同防禦盟約。

並給西班牙以及其他國家留出了位置,隨時歡迎其他國家加入這個盟約。

大明公開宣稱的戰爭目標,就是朱簡烜之前與亞當斯討論的那樣。

奪取英國在印度的殖民地,驅逐英國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勢力,奪取英國在大西洋的幾個島嶼。

控製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商路,懲罰英國的私掠船行為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惡行。

法國的戰爭目標,是奪取七年戰爭中損失的殖民地,打擊英國在全世界不斷膨脹的影響力。

美國的戰爭目標,是取得全麵的獨立,獲得與英國之外其他國家自由貿易的權利。

法國人介紹西班牙的戰爭目標,是奪回佛羅裡達和更重要的直布羅陀。

直布羅陀位於西班牙本土最最南端,是直布羅陀海峽北岸的一個小半島,扼守著這個出入地中海的門戶。

在十八世紀初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結束後,按照簽署的《烏德勒支和約》割讓給了英國。

大明向法國、美國各提供五百萬大明銀元的低息貸款。

但是不會直接給他們現銀,而是以絲綢、瓷器、茶葉、香料的形式送到歐洲和美洲。

將這些東西賣掉之後,再把獲得的銀子作為貸款給他們。

如果他們著急,可以直接按照當地的市場價格,向大明領取這些物資,自己到市場上去賣。

大明大老遠的去一趟歐洲,還有主力艦隊保甲護航,根本不擔心海盜劫掠。

如果直接帶現銀去歐洲,而不是帶著商品去,那就虧大了。

兩國以大明給他們的貿易許可,以及美國的長島地區,法國在印度的殖民地,作為貸款的抵押。

若兩國不能正常還款,大明有權直接扣押兩國的商船,有權占有作為抵押的兩處土地。

直到兩國政府能夠償還全部的貸款本金和利息為止。

盟約簽署之後,格拉維耶和亞當斯安排副手乘坐快船返回本土,向本國決策者傳遞這個大好訊息。

格拉維耶和亞當斯自己,則是繼續留在大明,維持與大明皇帝和朝廷的關係。

關鍵是督促大明儘快參戰,儘快把承諾的貸款發出來。

不過戰爭準備都是需要時間的,兩人就算是在這裡盯著也快不了多少。

幸虧大明本來就在組織吳王護衛軍團,組織軍隊出海所需的戰爭資源和船舶都是現成的。

而且大明皇帝在亞當斯上次來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準備戰爭了。

關鍵是現在的大明皇帝確實有錢。

直接經營的皇商本來就能賺到的大量利潤,地方藩臣還要每年向皇帝繳納一筆貢賦。

這些錢都是入了皇帝自己的內帑的。

就算是有保守的官員不同意,大明皇帝也能直接用內帑發軍費開戰。

實際上大部分官員不會抵製皇帝花內帑來打仗,因為官僚係統也能在這個過程中夠分到利益。

所以看上去隻用了短短四個月的時間,大明朝廷就完成了最終的戰爭整備。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