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伊碧小說_ > 曆史 > 普天之下莫非明土 > 第三十四章 還得再熬幾年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普天之下莫非明土 第三十四章 還得再熬幾年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朱簡烜給大哥介紹完了防護服,又給他看了配合火帽改造過的火槍。

直接使用火帽擊發的滑膛槍和線膛槍,以及在太子看來造型有些奇怪的轉輪手槍。

但毫無疑問都是非常有用的東西。

太子也是拿到了實物之後,才意識到火帽擊發槍相比傳統火槍的最大優點。

火帽擊發槍,終於不需要再點火了。

火繩槍、火門槍當然都是要點火的,燧發槍是用燧石擊打出火星點火。

所以槍膛的最後位置,要留下一個給“火”經過通道,都要有一定的縫隙,而且不能完全卡死。

而火帽就可以完全機械卡死。

擊錘敲擊火帽背後,火帽引燃前方的火藥。

火槍效率不但不再受天氣影響,還再次提高了槍膛密封。

也正是這種特定,才催生出了真正的連發槍,也就是早期轉輪火槍。

進一步催生出了現代栓動步槍的始祖,德萊塞擊針槍。

太子得知轉輪手槍可以連續擊發後,在驚訝的同時也立刻有了想法:

“這……應該非常適合騎兵,也非常適合當火槍手的副武器,在近距離衝突中也很有用。”

朱簡烜輕輕點頭:

“皇兄的設想應該不錯,可以考慮後續怎麼用,我就不管這些事情了。”

太子愣了一下,也把槍給放下了,環顧周圍的東西,看到了牆邊的一輛兩輪小車。

太子似乎非常好奇的詢問:

“這是什麼車?這兩個輪子前後佈置,冇有辦法自行固定站立,是要用來表演的嗎?”

朱簡烜帶著太子走過去介紹說:

“這個車子我管它叫自行車,可以自己一個人踩著前進的輕便小車。”

自行車在原有的曆史上出現的非常早,在十八世紀末期就已經出現雛形了。

不過那些早期自行車非常簡陋,與二十一世紀的典型自行車相差甚遠。

隻有兩個車輪和一個架子,車子隻是用來承受人體的重量,騎乘的時候要用腳蹬踏地麵前進。

現代自行車的形態真正成熟,要到十九世紀末期乃至二十世紀初期了。

朱簡烜現在直接拿出了看上去是完全體的自行車。

有看上去像是兩個三角形組成的菱形車架,有輻條和鋼圈製作的車輪,有硫化橡膠製作的輪胎。

再加上簡單好用的腳蹬輪盤,以及最重要的鏈條傳動。

朱簡烜就招來了一個年輕工匠,讓他騎上這個自行車,在實驗室的院子裡麵轉圈。

然後朱簡烜指著那個工匠給太子繼續介紹:

“正常的成年人,通常兩三個小時就能學會騎行,能夠保持正常行駛而不翻倒。

“隻要稍微適應幾天,就能形成身體慣性,可以非常自如的騎行了。

“能夠比正常走路更快,走同樣多的路程能夠更加省力,適合工人和文書們上班趕路用。

“熟練後,能搭載幾十公斤的貨物,適合貨郎小販攜帶商品叫賣。

“還適合步兵越野趕路使用,可以攜帶幾十斤的口糧和裝備,甚至可以幾輛車用繩索拖帶小型火炮。

“直接衝刺速度當然不如騎馬,但是有過不去的地方可以下車扛過去。

“還不需要攜帶馬的口糧,也不需要專門養護馬匹了。

“總之這東西看著不起眼,但卻是軍民兩用都非常合適的東西。”

太子聽了就又來精神了,抓著朱簡烜的肩膀讚歎:

“烜弟……你真的是在世魯班啊!”

朱簡烜笑嗬嗬的搖頭:

“這個東西確實好用,看上去結構也挺簡單,但是並不是很好製造……”

朱簡烜讓騎自行車的工匠把車推回來,停在倉庫中間的平地上,又讓工匠去拿了幾樣東西。

“這些精鋼的輻條、軸承、鏈條,所需的製造工藝要求都不低,和造槍一樣需要專用機床。

“早期的生產成本不會太低,得有足夠多的銷量才能攤平成本,也纔有機會繼續升級工藝來降低成本。

“所以要儘可能的廣泛的授權出去,吸引民間的廠商參與生產和銷售。”

太子拿著軸承轉了轉,觀察裡麵的加工痕跡,也忍不住點了點頭:

“確實不好造,要不是烜弟改進了鍊鋼工藝,單純這些鋼鐵就不可能拿來造車。

“不過烜弟的方向同樣正確,現在我們已經有了技術了,關鍵就是要把技術變現,再壓低成本。

“咱們大明駱馬較少,這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馬匹的機器,是非常有價值的。

“都督府肯定對這種車子感興趣,大明的商人應該很樂意投資這種自行車。”

朱簡烜隨口附和著說:

“確實如此,咱們大明民間對這種機器的需求量會很大,未來可能會普及到大部分普通百姓家。

“不過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讓更多的商人知道,進而投資的事情,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弟本來就不善於跟商人打交道,所以展覽會的總體安排就拜托皇兄操心了。

“方案上我是提不出什麼想法,皇兄有需要知道哪些資訊可以問我。”

太子自然也是滿口答應著:

“烜弟放心,做你想做的事情就好,為兄會安排好其他的。”

太子在實驗室轉了一大圈,檢視和詢問了朱簡烜的各種發明情況,又去看了原有發明的後續改進項目。

陪著朱簡烜聊了一個多小時,才似乎非常不捨向朱簡烜告辭,坐著他的馬車離開了實驗室。

朱簡烜看著這個當太子的大哥離開後,心中也是長長的鬆了口氣。

朱簡烜能夠看得出來,自己這個大哥的驚訝和意外是真的,他以前真的不知道自己的這些發明。

而自己的皇帝老爹是知道的,因為自己實驗室就有東廠的人,還有老爹留下的護衛。

他們不隻是保護自己,同時也要定期向皇帝報告自己的情況,還會定期彙總說明自己的研究成果。

但是皇帝顯然完全冇有把這些資訊轉告太子。

朱簡烜現在也能看得出來,自己這個大哥當太子的壓力應該也挺大的。

皇帝表麵上非常的信任和支援太子,但老皇帝心中實際上是不是真的信任,那可就冇有人知道了。

雖然在一年半前,朱簡烜受封為吳王的時候,就已經決定要到海外建國了。

但是太子心中也不可能完全放下警惕。

隻要還冇有真的到藩國去當國王,他們都還不能完全放下警惕。

更何況,朱簡烜還有一個同母的大哥,當今皇後的長子,今年也已經十六歲了。

無論怎麼看,自己同母的親大哥,都會是嫡大哥的競爭對手。

皇帝老爹用自己給太子加壓力冇有成功,很可能會轉而利用自己的親大哥來乾這個事情。

除非馬上就要六十歲的皇帝老爹真的準備逐步放權給太子了。

朱簡烜自己的心中其實也是有所警惕的。

朱簡烜還有另外一些特殊發明,冇有專門拿出來展示其真正的用途。

大部分都是冇有大用的發明,或者是在原有工藝技術上的細節改進,看上去不值得單獨拿出來介紹。

比如說三硝基苯酚,也就是俗稱的“苦味酸”。

苦味酸作為化學炸藥,相比於傳統黑火藥而言,威力提升了幾十倍。

朱簡烜前世十九世紀末期開始廣泛應用於軍事。

但是,苦味酸其實最早在1771年就已經被人合成出來了,正好是這個世界的朱簡烜出生的那一年。

所以朱簡烜冇有“發明”苦味酸,而是直接花錢買到了早期的配方。

這些早期的苦味酸,其實可以看作是鍊金術產物,製法非常的粗糙而且效率低下。

朱簡烜用自己的化學知識優化了提煉工藝。

由於不是朱簡烜自己的發明,而且現在名義上隻是一種“染料”。

所以和朱簡烜的其他的小發明和改進一樣,就算是放在列表上給皇帝看到,皇帝也不會在意。

當然也冇有必要專門給皇帝和太子介紹。

在朱簡烜前世的曆史上,苦味酸被髮現之後,作為染料用了整整一百年。

直到1873年,纔有人發現這東西竟然能爆炸,然後才逐步成了比較典型的軍用炸藥。

現在苦味酸也是被當做染料來開發的。

朱簡烜的工匠們也都隻是當做染料,當做是一種不怎麼重要的工藝改進。

苦味酸的後繼者,TNT也經曆了相同的命運,作為染料在1861年被髮明,直到1891年才發現能爆炸。

因為相對於傳統火藥而言,這些化學炸藥實在是太“安全”了。

所以需要專門的底火來引爆。

於是朱簡烜才安排工匠們專門攻關了雷酸汞。

在朱簡烜前世的曆史上,雷酸汞是在1799年合成出來的。

前世1840年代的大清國,接觸了歐洲人的火帽之後,很快就有人完成了仿製。

可見其土法研製的難度並不大。

因為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前,絕大部分工業生產都還是作坊式的,特彆是需要比較複雜加工方式的。

比如說各種槍械就都是工匠“手搓”出來的。

大部分手工業與農業時代相比,還冇有拉開形態上的差距,隻是規模更大了。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前的設備,通常隻要有足夠多的經驗足夠豐富的工匠,基本都能照著手搓出來。

這個時代也還冇有明顯的工業化大生產和土法小作坊的區彆。

或者說大部分都還是“土法小作坊”。

朱簡烜的這個實驗室,反而已經開始脫離小作坊的模式了。

已經有了非常現代化的管理和實驗流程,因而效率和安全性都提高了。

朱簡烜現在得到了雷酸汞和苦味酸,可以直接做出威力巨大的手雷和炸藥包。

但是朱簡烜冇有直接去這麼做,而是繼續隱瞞苦味酸的爆炸特性,並準備作為染料大規模生產。

因為大明未來十幾年都未必安穩,有可能會發生大規模動亂。

就算是冇有爆發革命,未來連續數年的大規模自然災害卻是肯定的,朝廷應對不好就是天下大亂。

苦味酸手雷如果流行開來,亂世中的各方都掌握了的話,混戰中的傷亡會空前巨大。

對於平民而言,混亂局勢中的一方擁有壓倒性的力量,迅速的戰勝對手,減少損失,纔是最好的結果。

對於自己而言,這種苦味酸炸藥可以幫助自己獲得壓倒性優勢。

所以朱簡烜在自己有足夠的自主權之前,會儘可能的避免苦味酸的爆炸特性泄露。

在這之前,朱簡烜會繼續專門撲在研發上。

利用皇帝老爹提供的資金和工匠,利用近乎完美的科研條件,把可能有用的東西“發明”出來。

不參合皇室的糾紛,隻關心自己在海外的王國。

關於組織機構、思想建設的方案,都暫時壓在自己的揹包底下。

自己現在隻是個孩子,關心這些事情也冇有意義,也不需要這麼早去關心。

關鍵是在父親和大哥眼皮底下,做什麼事情都非常刺眼。

朱簡烜要等待一個獲得自由的機會。

還得再熬幾年。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