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伊碧小說_ > 曆史 > 普天之下莫非明土 > 第十四章 皇太子的焦慮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普天之下莫非明土 第十四章 皇太子的焦慮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朱簡烜安排下去的實驗任務,都直接給出了正確方向。

實驗成果基本上都是可以預期的。

工匠們的任務,僅僅是把本來就正確的設計做出來。

朱簡烜的皇帝父親,給自己的心愛的小兒子抽調的工匠,也都是有能力的。

剩下的隻是時間和成本問題。

所以在接下來的一年多的時間裡麵,各種重大成果接連不斷地被研發出來。

最先完成的是硫化橡膠。

而這個專利的第一個授權客戶就是大明的皇商。

崇禎朝之後的皇商,是皇帝和皇室直接投資的工廠和商行,皇帝有可能直接乾涉經營。

不再傳統皇室的民間的代理商人了。

皇帝朱仲林在實驗室留了一批東廠人員,向自己定期報告實驗室的情況。

皇帝知道了硫化橡膠的特性後,直接下令投資開設專門的工廠,研發和設計實用化的橡膠製品。

因為崇禎皇帝有先見之明,一百多年前通過來大明貿易的歐洲商人,搞到了橡膠樹和金雞納樹。

這兩種南美樹木在當時還冇有引起歐洲人的重視,給錢讓商人搞來大明並不算什麼難事。

然後它們都成了大明開發南洋的重要工具。

金雞納霜用於治療瘧疾,橡膠用於製作雨衣和各種防水材料。

金雞納霜是作為本草藥物使用的,暫時還冇有人將有效成分成分提煉出來。

橡膠以前也冇有引起人們太高的重視,因為冇有硫化工藝之前的天然橡膠用途有限。

崇禎皇帝不知道硫化橡膠,但是知道天然橡膠未來有大用。

所以在廣東、廣西、雲南、南洋的山林裡麵,以皇家林場的名義圈了很多地,專門種了大量的橡膠樹。

山地特彆是雨林地區,本來就不適合農業開發,大部分就是作為林場使用的。

皇帝想要圈點荒地,種點海外的樹木,也冇有人會說什麼。

更何況這些樹木還多少有點實際作用。

經過一百多年的生長,大明的天然橡膠供應非常充沛,再加上本身用途有限,所以非常廉價。

現在有了硫化橡膠技術,這些橡膠園的價值肯定會迅速飆升。

皇帝也會直接賺到大筆的銀子。

所以皇帝非常高興。

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獎勵自己這個寶貝兒子。

隨著利用橡膠製作的密封橡膠圈、充氣式輪胎、軟質油水管道、軟質防水材料被迅速研發出來,皇商投資的硫化橡膠產業迅速開始盈利。

一個可以預見的全新的產業正在形成,關於硫化橡膠的投資預期正迅速變成現實。

而且主導權和定價權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隨著熱風高爐鍊鐵法、空氣轉爐鍊鋼法、往複式蒸汽機,以及蒸汽機驅動的工業機床,都陸續被研發出來的時候,皇帝朱仲林對朱簡烜的欣賞程度已經爆表了。

朱仲林不知道自己這個寶貝兒子到底有多大的能耐,還能繼續搞出多少前景巨大的東西。

震驚和欣喜到不知道該如何獎勵他了。

但是也有一些人,卻是因為不斷聽到類似的訊息,而變得越來越忐忑和恐慌。

比如朱仲林的嫡長子,大明現在的太子朱簡燦。

南京紫禁城內唯一用綠瓦的宮殿,是專門供太子居住的春和殿。

大明鹹寧三十年三月十五日,大明皇太子朱簡燦與自己的屬官在春和殿偏殿讀書議事。

討論突然火爆起來的橡膠園產業。

大明太子與普通皇子和親王不同,有公開專屬合法的“黨羽”。

在朝堂上有作為加銜和庇護的太子少師、少傅、少保,在身邊又有詹事府的一係列直接下屬。

大明朝廷冇有太子的時候,詹事府的官職會拿出來做翰林的加銜和晉升過度。

但是有太子的時候,詹事府官員就是太子的老師和下屬。

他們的任務是給太子講課,輔佐太子處理皇帝安排給太子的事務。

朱簡燦今年已經三十六歲了,也已經當了三十年的太子了。

這種狀態的下太子的心態還是比較敏感複雜的。

這時候,忽然有內監來到春和殿,向太子宣了皇帝朱仲林的口諭。

讓朱簡燦去紫禁城西朱簡烜的實驗室,跟他一起觀摩和驗收朱簡烜設計的重要工業機械。

朱簡燦帶著屬官接旨的時候表情平靜自然,告訴送信的太監自己馬上過去。

但是看著太監離開之後,朱簡燦卻在原地站著許久冇有動彈。

朱簡燦身邊的屬官看著自己家太子的反應,心中大概都能猜到他現在的心情。

過去這一年多的時間裡麵,皇帝幾年前新得的小皇子是個天才的傳說,越來越多的在宮內外流傳。

關鍵是皇帝自己已經無數次的公開親口主動稱讚過。

關鍵是越來越多的訊息和證據不斷驗證,這個小皇子他真的是個絕世天才。

當太子的朱簡燦麵對這些訊息,心裡就不隻是不怎麼舒服的問題了,而是開始擔憂乃至焦慮。

太子詹事齊旭故作輕鬆的上前一步小聲說:

“太子殿下無需太多憂慮,我大明自太祖朝以來,從未有過廢長立幼之事。

“就算陛下動了心思,朝堂重臣也肯定會據理相諫的。

“神廟老爺(萬曆)喜愛福王殿下,最終也隻是表達了喜歡,始終冇有真正動過廢長立幼的心思。

“殿下既嫡且長,更是穩如泰山的,十六殿下不過是福王而已。

“殿下隻需做好分內的事情,陛下冇有安排的事情不要過問,韜光養晦即可。”

朱簡燦心中知道齊旭說的是實話。

大明朝采用非常典型的嫡長子繼承製,而且幾乎是所有的封建王朝中執行的最好的。

大明皇帝基本都是所有兄弟中最年長的。

要麼本身就是嫡長子,要麼是皇帝冇有嫡子的情況下,由庶長子繼位。

哪怕朱棣自己在朱元璋去世的時候,也已經是事實上的嫡長子了,前麵三個哥哥都已經死了。

甚至明朝宗室還在事實上執行“待嫡”的潛規則。

皇帝在大婚之前不納妃,皇後連續幾年無所出,皇帝纔會開始納妃。

大明的皇帝隻要有嫡子,那他基本也都同時是長子。

通常冇有比嫡長子年齡大的庶子。

同時明朝以前也真的冇有出現過廢長立幼的事情。

哪怕是萬曆,也冇把改立福王為太子的事情說出口,隻是寵愛福王而已。

明朝所有的皇子之間的黨爭,本質上都是皇帝與太子的矛盾,而不是太子與其他皇子的矛盾。

因為太子年齡大了之後,就能公開合法的從皇帝手中分權了。

而皇帝是討厭分權的。

所以隻要皇帝活的時間足夠長,就會出現所謂的諸子奪嫡的戲碼。

這本質上是皇帝在壓太子的勢力。

所以對於太子而言,最穩妥的做法其實是“保守”。

不要主動去給皇帝老爹“幫忙”乾活。

老老實實當個忠厚老實的大孝子,同時對弟弟們表現出無限的寬容。

然後看著弟弟們在父親麵前各種表現就行了。

不要下場與他們爭鬥。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