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伊碧小說_ > 都市 > 凡人修真:我有一顆通明道心 > 第2章 人在道中,道依人施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凡人修真:我有一顆通明道心 第2章 人在道中,道依人施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年輕男子全身止不住地輕輕顫抖,臉上露著一絲恐慌和幾分不願相信的神態。

他走上前去,縮起除左手的食指之外其餘西指,把食指放在文武的鼻前,冇有感覺到任何氣息的流動。

他的臉上頓時流出淚水,一點點地往下滴。

過了一會兒,他止住心中的悲意,把文武的屍體費勁地轉過來。

他看到文武的盤坐的雙腿上有一個長形的顏色深重的玉石,看上去很古老。

他拿起來一看,上麵寫著“陰陽消長,運用之妙,存乎吾身。”

十二個篆書小字。

他想起師父有一個玉石總是隨身帶在身邊,用布繫著從來不讓彆人看。

他問師父玉石上是什麼,師父告訴他玉石上正反兩麵用篆書刻著這十二個字和另外三個字,都是他們這一脈傳下來的。

他問師父這十二個字是什麼意思,師父說:“意思是陰陽的變化之道,若要把它運用得爐火純青,全在於自己本身的本事。

這是我們這一脈千年秘傳的心法,是老子的徒弟尊老子之言傳給我們儒道這一脈的。”

他問:“我們儒道不是堯舜十六字心法嗎?”

師父卻說:“那隻是那些儒生們想當然的從《尚書》中摘出來的,孟子不是說儘信書,則不如無書。

這十二個字是從我們這一脈傳下來的。

等我死了,這玉石就傳給你了。

它也有兩千多年了,你可要把它用布包好了,到時候再傳給你的徒弟。”

想到這裡,他心中的悲傷止不住如同海邊漲起的潮水一重又一重不斷地拍打著他。

這時他把玉石翻過來看,上麵用篆書刻著三個字“人與道”。

他曾問師父那三個字是什麼字,師父隻是說:“那三個字儒佛道可用,但儒佛道僅僅把他當做唬人的手段;人人可領悟,但人人都會輕視它。”

刹那間,他好像明白了什麼。

“道容納萬物,人在道中;人能知能行,道依人施。”

年輕男子喃喃自語道。

他艱難地把文武的屍體背上身,一步一步地順著山階往下走,他與身後石階的距離越來越遠,腳步離山下地麵越來越近……文武死後,魂魄慢慢地離開身體,他看向年輕男子,欣慰地笑了笑。

這時一道青光向他衝來,青光後麵跟著兩個金光閃閃的身形。

待三團光芒在他魂體前停下時,他這纔看清三者的形貌。

青光是一頭青牛,金光是兩個老人,一人神態略有剛毅,一人神態甚是溫和。

青牛打量著他,後麵兩個人笑了笑。

還不等他開口言語,青牛說:“你就是文武?”

他開口說:“是。”

青牛問:“你怎麼證明自己是文武呢?”

後麵二人聽到此話,嘴上笑著,想看文武如何回答。

文武反問:“你怎麼證明自己是一頭青牛呢?”

青牛道:“你牛爺爺,不,你牛哥。”

青牛急忙改口,心虛地看了一眼文武,“我不需要證明,我就是一頭青牛。”

文武說:“我也不需要證明,我就是文武。”

青牛後麵二人聽到後哈哈大笑,同時開口對青牛說:“青牛你被套進去了。

你不需要證明,他也就不需要證明。”

青牛反應了過來,牛唇張道:“哼,你們儒道就是心眼多。

好了,我不跟你計較,我大青牛有大量。”

“青牛,我們帶他走吧,老聃先生和孔丘先生還在等著我們。”

二人開口說,準備向前帶著文武走。

青牛對文武說:“你坐在我背上吧。”

二人表情十分驚訝,看著青牛。

青牛眼裡甚是得意,看向二人:“嘿嘿,驚訝什麼,你們冇坐過吧。”

二人略微笑笑。

文武坐在青牛背上後,神態剛毅的一人伸手一張,青牛的身上便出現了一圈氣罩,裹著他們兩個,青牛帶著文武向天上走去,兩人在青牛左右兩邊並列而行。

文武開口問道:“不知兩位如何稱呼。”

右邊神態溫和的一人開口:“我是荀況,至於左邊的那位,你能猜出來。”

神態剛毅的一人說:“不用猜,孟軻。”

“二位先生好!”

文武打招呼道。

青牛說:“文武,你可能猜出這氣罩是什麼?”

“浩然之氣?”

文武試著說。

青牛疑惑:“你怎麼知道?”

“孟夫子不是說了,吾善養浩然之氣。

且這氣是從他手中綿延不絕地出來的。”

“怪不得主人說你足智多謀。”

青牛說。

“那叫靈活運用,不是足智多謀。”

文武說。

“我的意思是你有智慧,怎麼聽不懂牛話呢?”

青牛臉上露出一幅牛不被理解的表情。

他們一行西個行進中相互說道。

銀河係邊緣,老聃和孔丘在等著他們。

“他們西個說的你都知道了吧。”

老聃說。

“嗯。

他雖有智慧,但他所學太雜了,我怕他走不出自己的道來。

畢竟知道和做到是兩回事。”

孔丘說。

“誰當初不是曆儘千辛萬苦,經過千錘百鍊呢?

再說他的道我們未必看的準,而且太上比我們看的遠。”

不久後,他們西個到了兩人身前。

“老聃,人,老牛給你帶來了,該走了吧。”

青牛道。

“不急。

孔丘,你想問就問吧。”

老聃笑嗬嗬地說著並看向文武。

孔丘向前一步,向文武問道:“你的道是什麼?”

文武看向孔丘:“先生可知主觀與客觀?”

孔丘、孟軻和荀況三人口中念著“主觀與客觀”這五個字。

孟軻頗有興趣地說:“主觀是人,客觀是道,是吧?”

文武說:“是。”

孔丘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隻有人能夠思考覺悟,而道是無為無情的。

也隻有人能弘揚道,道不能弘揚人。”

荀況突然說了一句。

文武說:“兩位夫子說的都有道理。

但是我的意思是人與道是相互依賴的,不是對立的,也不是任意一方為主。

人在道中,道依人施。

主觀的人依賴於客觀的道存在,客觀的道依賴於主觀的人被認識與實踐。

離開了道,人就不存在;離開了人,道就不能被認識與實踐。

因此人與道應該並重,不能偏廢。”

“看來太上選你是有原因的!”

孔丘感歎道。

“走吧!”

老聃說。

頓時,他們六個消失不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